编者按:本期《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动态与研究》刊发的第一篇文章是 “对组织实施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清理的思考与建议”。实物地质资料清理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贯彻《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然而这项工作又面临很大困难。基于这种情况,作者提出了组织部署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清理的工作思路,论述了清理工作步骤、工作内容,估算了工作量,针对主要难点,提出了解决途径。第二篇文章是“黄沙坪铅锌矿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与采集”,作者简要介绍了矿床地质特征以及危矿勘查取得的进展,总结了实物地质资料筛选、采集过程,可供其他项目的实物地质资料采集工作借鉴。
对组织实施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清理的思考与建议
张业成 赵晓青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内容提要:分析了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提出了组织部署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的指导思想,论述了清理工作步骤、工作内容、工作量,探讨了破解主要困难的途径,提出了工作部署建议。
一、前言
几十年来,伴随我国地质工作的持续发展,形成了大量的实物地质资料;这些实物地质资料——特别是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实物地质资料,是地质勘查和科学研究的实物成果,具有重要的保管意义和开发利用价值。为了推动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提高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对地质工作的支撑能力,必须首先对长期积存的实物地质资料进行专项清理,在全面掌握实物地质资料的类型、数量、保管利用状况的基础上,筛选分级后,依照《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的规定,实施分级管理。
为此,国家开始筹划部署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2006年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明确要求开展地质资料专项清理,其内容包括涉密成果地质资料清理、原始地质资料清理和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在2008年国土资源部制定的《全国地质勘查规划》和2009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制定的《地质矿产保障工程实施方案(讨论稿)》中,都规划部署了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为了给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做好准备,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开展了“实物地质资料清理研究”,由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牵头,研究清理技术方法,开发实物地质资料清理登记软件,选择黑龙江、河北进行清理试点,制定清理方案和工作指南。
在上述工作支持下,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开始起步,前期准备工作取得一定进展。然而,随着清理研究工作的深入,显现出一些严重困难和障碍:其一,现存实物地质资料的类型多样,数量十分巨大,这些实物地质资料分散保管在全国几千、甚至上万个岩心库和存放点,这些岩心库分属于几十个部门的上千个单位,清理的工作量巨大,组织实施困难,不仅需要一定数额的经费,而且需要周密的部署;其二,清理后的保管问题——目前各省(区、市)还没有建成符合需要的实物地质资料库,多数地勘单位和矿山企业的岩心样品库也已破烂不堪,因此,清理后的实物地质资料仍难以妥善保管。
基于上述,下一步如何部署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处于两难之中——一方面加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需要尽快组织开展清理;另一方面缺少经费、设施等保障条件,清理工作难以开展。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根据在实物地质资料清理研究与试点工作中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提出解决的思路和建议,与同仁讨论,并供管理部门和领导参考。
二、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清理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采用积极部署,稳健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组织开展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
所谓积极部署,就是面对重重困难,积极创造条件,坚持不懈地推进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也就是说不能因为存在的障碍而放弃或搁置实物地质资料清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项工作是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基础。按照《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和《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的规定,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是:汇交→保管→服务。根据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状况,目前面临两个方面工作:一是对以往库存实物地质资料进行清理,然后按《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进行筛选、汇交、保管、服务;二是对新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依法及时汇交、保管、服务。这二种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保管都面临一个同样的困难——就是保管设施(即实物地质资料库),如果因为这个障碍不能清理过去积存的实物地质资料,那么新产生实物地质资料也不能依法汇交接收,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就无从谈起。从更广阔领域看,实物地质资料是地质资料的组成部分,实物地质资料清理是提高地质资料管理服务水平,促进地质资料信息管理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的重要一环。因此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不应搁置,而应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坚持不懈地积极推进。
所谓稳健推进,就是针对实物地质资料清理的主要难点,开展广泛调研和更加深入试点,在技术方法、组织管理、经费保障、库藏设施等方面,寻求解决的途径,从而破除各种障碍,扎扎实实地推进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
所谓分步实施,就是不一定一下在全国全面铺开,而是根据各省(区、市)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能力,逐步实施清理工作。
三、清理工作步骤与基本方法
1、搞好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摸底调查及统计分析工作,为规划部署清理工作奠定基础
2009年7月,国土资源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情况摸底调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60号),要求各省(区、市)和有关工业部门组织调查本地区(本部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情况。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各省(区、市)和各部门实物地质资料保管单位;实物库状况;现存实物地质资料的类型、数量、保管现状。通过摸底调查,从总体上掌握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现状,为评估全国和各省(区、市)及各部门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量,核算清理工作费用,制定清理工作方案提供依据。
几个月来,各省(区、市)地质资料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按照国土资源部通知要求,开始组织实施实物地质资料摸底调查工作。从目前进展来看,总体顺利,但不够平衡——有的省(区、市)进展较快,而且摸底调查覆盖的比较全面;但有的省(区、市)进展较慢,或者调查的范围不够全面,难以按通知要求于2010年6月底以前全面完成摸底调查工作。因此,应进一步抓紧做好三项工作——第一,检查督促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摸底调查工作,确保在6月底前完成此项工作;第二,检查核实摸底调查结果,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全面性;第三,做好摸底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除了统计全国和各省(区、市)及各部门实物地质资料保管单位外,还应统计各种类型实物库的数量、目前库藏设施状况以及库存实物的类型、数量,特别是根据现存实物的完好程度,统计出需要进行进一步清理和不再进一步清理而予以埋藏的实物类型、数量;也就是说,通过摸底调查,首先将那些已经破损或严重混乱而失去保管意义的实物地质资料不但不再继续保管,而且不再列入进一步清理范围。
通过摸底调查,不但概略了解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状况,而且掌握清理工作量——包括涉及的实物地质资料类型、数量以及保管单位、部门等,为组织实施清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2、按照全面清查、分类处理的方法,分层次、分步骤实施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工作量
实物地质资料清理的目的和任务是全面掌握现存实物地质资料状况,在此基础上依照《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这些实物地质资料进行管理。
根据这一目的,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大致分以下三个阶段或三个步骤:
第一阶段,正在进行中的摸底调查阶段。主要内容包括:概略了解现存实物地质资料类型、数量及其保管单位、保管设施等基本情况;以档(矿区或项目)为单元,调查统计实物地质资料的保管状况(完好程度)。为下一阶段工作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清查筛选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对现存完好的实物地质资料,以件(钻孔或剖面)为单元,登录实物地质资料的来源以及产生的地质矿产特征等信息,建立目录清单;根据实物地质资料的保管意义和利用价值,进行筛选,提出分级处理目录——即列出向国家级馆藏机构汇交的目录、向省级馆藏机构的汇交目录、地质工作单位或矿山企业继续保管的实物地质资料目录、予以埋藏的目录。
第三阶段,整理处置阶段。在第二阶段工作基础上,按《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置:汇交给国家;汇交给省(区、市)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本单位(地质工作单位或矿山企业)继续保管;埋藏。
以上三个阶段的工作由浅入深,逐层细化深入,相应的清理对象和数量不断减少。
第一阶段的摸底调查针对的是所有的现存实物地质资料,其清查数量为100%;但该阶段工作只是概查,虽然面广量大,但没有难度,也无需大笔经费,只要统筹组织,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
第二阶段的清查筛选的对象只是现存的保存完好的实物地质资料。据对部分实物库的调研,其数量估计仅30%左右。该阶段工作要点是建立库存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进而按照分级保管责任,制定筛选原则和筛选依据,在此基础上,进行筛选,提出分级目录。该阶段工作内容主要是实物地质资料的信息摘录和分级筛选,而这些工作只需要专业技术与方法保障,不需要设备、设施和大量经费即可完成。
第三阶段的清查后的分类处理工作,包括整理、汇交(接收)和埋藏工作。估计筛选后汇交给国家级馆藏机构保管的实物地质资料不超过全国的1‰,汇交给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保管的大约为本省(区、市)存量的5%左右,地质工作单位或矿区保管的约为本单位存量的10%左右,三者合计大约15%左右,而接收保管这些实物地质资料需要相应的设施和设备。其余大约85%的实物资料因其保管状况很差,或无重要保管意义而予埋藏;而埋藏这些实物地质资料只需解决场地问题。
清理工作步骤与各阶段工作量参见图1所示。
图1 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步骤与各阶段估计工作量示意图
3、解决好实物地质资料清理的关键技术问题——筛选
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的结果就是将该管理的管理起来,该埋的予以埋藏,从而了却多年积存的“旧帐”。然而究竟什么样的实物地质资料应该留下,什么样的可以埋藏;留下的实物地质资料哪些应汇交给国家馆藏机构、哪些应汇交给省级馆藏机构、哪些留在原单位继续保管,都需要进行筛选。因此,筛选是清理工作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为了做好筛选工作,在开展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之前,需要研究制定筛选原则和筛选依据(或筛选条件),确定筛选机构和筛选程序。
实物地质资料筛选一定要根据保管能力,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因为实物地质资料保管服务需要专门设施设备和较大数额经费,无论是那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在目前和今后,其保管能力都是有限的;特别是实物库的容量总是有限的,不仅要保管多年积存的实物地质资料,而且还要不断接收新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如果筛选的数量过多,势必增加保管压力,即使是新建的实物资料库,少则三、五年,多则十来年就会装满,而影响长期需要。
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就是从海量的实物地质资料中,将那些最具典型性、代表性,有特别重要保管意义和利用价值的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出来,进行保管利用。为此,在清理工作之前,必须制定科学适用的分类(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地质调查、海洋地质调查、水工勘地质勘查等类别)、分级(国家级、省级以及企事业单位级)筛选标准或筛选细目,指导和规范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工作。
根据已有工作实践,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应分层次、分步骤进行。即首先筛选矿区或地质工作项目——重点关注那些国家重大项目,特别是在地质找矿、基础地质调查、地质灾害防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或者是在空白领域、空白地区取得进展的项目;第二步是在所选矿区或地质工作项目中,筛选最具代表性的勘探线、钻孔或剖面标本等;第三步是根据勘查成果,对钻孔岩矿心和标本等实物做进一步筛选,决定是否缩减和如何缩减。
为保障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工作的权威性,国家和各省(区、市)及油气、海洋等地质资料主管部门,应成立筛选委员会或专家委员会,其成员除有关主管部门负责人外,主要由各个专业的专家组成,这些专家应掌握国内外地质勘查和科学研究工作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熟悉中国和全球地质条件与矿产分布规律,跟踪了解重大地质工作项目与热点领域的最新成果与重要发现。筛选委员会或专家委员会受地质资料主管部门委托,负责制定实物地质资料分级标准与筛选依据,确定筛选目录。
实物地质资料清理筛选程序。首先由承担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单位根据筛选依据或筛选细目,提出分级目录,然后由相应的专家委员会审核,最后由地质资料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4、因地制宜地解决实物地质资料保管问题
缺少实物地质资料库等保管设施,不仅阻碍实物地质资料清理,而且严重影响新的实物地质资料接收保管工作。
综观各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设施建设状况,目前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库虽然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基本上能满足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后的接收保管需要;一些大型企业(如各大油田等)和部分地质勘查、科研单位(如海洋勘查等),建有规模较大的实物地质资料库,稍加扩充完善也基本上能满足保管清理后实物地质资料的需要。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和多数地质工作单位的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严重滞后,面对这种实际,宜采用因地制宜的方法,解决实物地质资料的保管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基本上没有专门的省级实物地质资料库。《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发布实施以后,省级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得到普遍关注。但由于存在不少困难——特别是需要用地和较大经费,所以目前各省(区、市)的进展情况不一,进展最快的安徽省经过论证审批,已于2009年底奠基开工——地质资料馆总投资5.4亿元,占地125亩,总计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其中实物地质资料库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预计一、二年内可建成投入使用;上海市在金山区张堰镇建有3000平方米的岩心库,稍加改造即可满足需要;黑龙江、吉林、河北、北京、宁夏、重庆、浙江、广东、广西、福建、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市)正在积极筹划之中——有的省(区、市)拟建一个规模较大的实物地质资料库,有的拟在本省(区、市)的不同地区建几个实物地质资料库,这些省(区、市)的建库工作尚处于调研、论证、申请审批阶段,预计尚需3~5年或更长时间才能建成投入使用,在实物地质资料库建成之前,已落实采取租赁、委托等方式保管实物地质资料。此外,还有一些省(区、市)尚没有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其实物地质资料库还没有着落。
许多地质工作单位都有岩心样品库,但大多已破烂不堪,为了满足保管实物地质资料需要,应进行修理扩建,部分单位需要重建或新建。存在的主要困难是资金。
基于上述情况,对于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在督促和帮助建设实物地质资料库的同时,可采取过渡性措施保管实物地质资料。支持帮助省级实物库建设的具体途径除普遍性措施外,还应根据各省(区、市)具体要求,采取更加有效的针对性措施——例如江苏省不存在经费困难,但需要具体的政策要求和相关的建库标准。过渡性措施也因地制宜——例如,黑龙江省拟挖掘地质博物馆的储存空间,暂时保管接收的实物地质资料;河北等省(区、市)拟投入一定资金,对一些地勘单位或矿区的岩心库进行改建扩建,接收保管实物地质资料;还有一些省(区、市)拟租赁库房或委托给一些单位代为保管实物地质资料。
地质工作单位的实物地质资料保管问题也应因地制宜地加以解决——按照资质管理要求,甲级资质的地勘单位应建有符合要求的实物地质资料库;其他地质工作单位应有实物地质资料保管设施。在新库建成以前,可通过修缮、扩建旧库以及租赁他人库房等方式解决实物地质资料保管问题;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勾通,解决立项和经费渠道。
综合目前省级和地勘单位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进展情况,尽管困难很大,但多数省(区、市)和不少地勘单位已积极进行筹划。在这一进程中,除了他们的自身努力外,普遍要求国土资源部作为国家地质资料行政主管部门给予支持帮助——主要是从地质资料管理政策和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标准方面制定具体要求,做为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依据,便于规划、申请、审批。
5、规范实物地质资料埋藏工作,做到应埋即埋
现存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后,除一部分继续保管外,其余绝大部分将被埋藏,从而实现该管则管,应埋即埋。
我国实物地质资料埋藏制度早已有之:1990年原地质矿产部制定的《岩矿心管理规定》和1992年发布的《岩矿心管理通则》中都规定了岩矿心埋藏方法。但是,几十年来,绝大多数岩矿心都没有按规定埋藏,或者没有经过严格筛选和审批,就进行埋藏;或者将该埋的岩矿心随意堆放,任其自然损毁。岩矿心等实物地质资料埋藏处置存在很大随意性的原因:其一,没有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和标准;其二,有关规定和标准已不适宜实际需要。
因此,在开展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之前,应针对实物地质资料埋藏进行专门调研,分析原有规定和标准的适用性,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实物地质资料埋藏工作细则,明确下列内容:哪些应埋、哪些不能埋;埋藏审批机构与程序——由谁提出、由谁审批;埋藏要求——埋藏地点、埋藏方法以及如何标识、登记、备案等。
6、开发好实物地质资料清理软件系统
根据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流程和清理内容,开发好清理软件系统,支持清理工作过程,统计清理数据,反映清理成果。软件系统要适宜全国各类实物地质资料清理需要,要与实物地质资料数据库及管理服务系统和钻孔数据库等协调,不仅支持实物地质资料清理,而且能满足清理后的管理与服务需要。
四、结论
1、实物地质资料清理是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基础,因此是加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促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的重要一环。
2、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存在很大困难,但应按照积极部署、稳健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组织实施。
3、在现有工作基础上,下一步应根据以上原则,继续开展各方面准备工作,为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和清理后的管理服务提供坚实基础。这些工作主要包括:搞好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摸底调查与统计分析工作;继续深化实物地质资料清理研究,扩大清理试点,深入研究清理工作方法,重点解决分级筛选、埋藏等关键问题;开发完善清理软件系统。
4、选择在保管设施、经费支持等方面条件充分的省(区、市),组织实施示范性清理工作,创造典型经验、完善工作方法,带动和推进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
5、结合实物地质资料清理,研究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和管理服务系统,探索实物地质资料信息资源共享与服务集群化、产业化途径。
黄沙坪铅锌矿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
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与采集
易锦俊 夏浩东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湖南黄沙坪铅锌矿是国有大型企业,隶属于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矿山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境内,处于南岭多金属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原料基地之一,现探明和控制的铅锌金属资源量200余万吨。矿床有用组份复杂,主要有Pb、Zn、W、Sn、Bi、Cu、Fe等。近年来,在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的支持下,该矿床的深部找矿取得巨大进展,发现了新的钨钼多金属矿化类型,该矿床具有形成以铅锌钨钼为主的特大型矿床前景。受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管理办公室的委托,2009年全国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承接了矿山接替资源项目实物资料的汇交和采集工作,该项工作不仅展示了矿床地质面貌和危矿工作成果,更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和理论探索提供了可能,黄沙坪铅锌矿便是本次实物资料采集的典型矿床之一。
一、矿床简介
1、矿区地质
(1)构造背景
黄沙坪铅锌矿处于郴州—蓝山北东向基底构造岩浆岩带与郴州—邵阳北西基底构造岩浆岩带的交汇部位,耒阳—临武南北向构造带中段,湘南著名的千里山—骑田岭矿集区西部,位于南岭钨、锡、钼、铋、铅锌等元素高度浓集的地球化学块体之中。
(2)地层
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泥盆系上统锡矿山组,石炭系下统陡岭坳组、石磴子组、测水组、梓门桥组。石磴子组是区内最为有利的赋矿地层,含有较丰富的成矿元素Pb、Zn、Cu;测水组地层既是良好的遮挡层,也是次要矿体赋存地层。当石磴子组处于背斜轴部,其上有测水组构成穹状“帽盖”时,对成矿最为有利。
(3)构造
矿区构造主要由一系列近南北向的复式褶皱和逆冲断层构成,其中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复式褶皱为桂阳复式背斜。区内断裂构造极为发育,其活动具多期性和继承性,按先后关系可分为三期七次。
(4)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主要有英安斑岩、石英斑岩、花斑岩和花岗斑岩四种,属浅成至超浅成中-酸性岩体。其中英安斑岩、石英斑岩出露于地表,花岗斑岩、花斑岩为隐伏岩体。其同位素年龄为118~162Ma,属燕山早期岩体。
2、矿床地质
(1)矿体特征
根据矿床成因、矿体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演化系列的差别,矿区内所有矿体可分为301矿带和304矿带(图1)。已圈定的铅锌矿体五百余个,其中301矿带434个、304矿带81个。区内矿体按其成因可分为热液充填交代型(铅锌矿体、银铅锌矿体、铜矿体)、矽卡岩型(铅锌矿体、铜锌矿体、钨钼矿体、磁铁矿体)和斑岩型(钨钼矿体、铜矿体)三大类。
(2)矿石类型及结构构造
黄沙坪铅锌矿床成矿矿种多,除Pb、Zn、W、Ag、Mo、Bi、Fe等外,还共、伴生有大量的Au、Ga、In等有用元素。矿石类型复杂,按矿物组合可以分为4大类:矽卡岩磁铁矿-辉钼矿-白钨矿矿石(Ⅰ)、含银锡方铅矿、闪锌矿、硫铁矿矿石(Ⅱ)、矽卡岩白钨矿、辉钼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闪锌矿-硫铁矿矿石(Ⅲ)、石英斑岩黄铜矿矿石(Ⅳ)。不同矿石类型的矿体位置见图1。前三类又可进一步划分为8个亚类,具体矿石类型划分见表1。
图1 Ⅰ、Ⅱ、Ⅲ、Ⅳ类矿体位置分布剖面图
1.梓门桥组白云岩;2.测水组砂页岩;3.石磴子组灰岩;
4.花岗斑岩;5.石英斑岩;6.花斑岩;7.矽卡岩
表1 矿石类型一览表
大 类 |
亚 型 |
矽卡岩磁铁矿—辉钼矿—白钨矿矿石(Ⅰ) |
含钨白钨矿、辉钼矿、辉铋矿、自然铋、磁铁矿、萤石矿石(Ⅰa) |
白钨矿、辉钼矿、磁铁矿矿石(Ⅰb) |
|
含银锡方铅矿、闪锌矿、硫铁矿矿石(Ⅱ) |
铁闪锌矿、毒砂矿石(Ⅱa) |
铁闪锌矿、方铅矿、硫铁矿矿石(Ⅱb) |
|
含银锡方铅矿、闪锌矿、硫铁矿石矿石(Ⅱc) |
|
矽卡岩白钨矿、辉钼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闪锌矿—硫铁矿矿石(Ⅲ) |
矽卡岩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硫铁矿矿石(Ⅲa1) |
矽卡岩白钨矿、辉钼矿矿石(Ⅲa2) |
|
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硫铁矿矿石(Ⅲb) |
|
石英斑岩黄铜矿矿石(Ⅳ) |
矿石的结构可分为原生结晶结构(包括自形、半自形晶粒结构、包含结构、填隙结构、放射状结构等)、次生交代结构(包括溶蚀结构、溶蚀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反应边结构等)、冷却分离与聚集结晶结构(乳浊状结构、文象及蠕虫状结构)和受力变形形成的结构(压碎结构、揉皱结构)等四类。
矿石构造类型主要有块状构造、条纹状构造、条带状构造、浸染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细脉状或网脉状构造、变胶状构造及晶洞构造等八类。
二、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进展和成果
1、项目简介
“湖南省桂阳县黄沙坪铅锌矿接替资源勘查”(项目编码:200643044)系2006年开始实施的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第一批矿产勘查项目。项目承担单位是湖南黄沙坪铅锌矿,勘查单位是湖南省湘南地质勘查院。工作起止时间为2006年至2010年,主要在矿区深部开展普查找矿工作。工作区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境内,属黄沙坪镇、太和乡、城郊乡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9′57″—112°44′40″;北纬25°38′02″—25°43′30″,面积80平方千米。
2、工作部署及主要实物工作量
(1)工作部署及工作手段
根据不同地段的工作程度不同,本项目大致分三个层次开展地质勘查工作:研究区、预查区、普查区(图2)。项目工作采用坑、钻相结合为主,辅以地表地质和探索性的物化探、地质测量等工作,在矿区深部及外围开展普查找矿工作。其中,矿区内以坑探和坑内钻为主;矿区外围采用地质与物化探相结合的方法。
(2)主要实物工作量
该项目主要实物工作量为坑探和钻探,其具体工作量安排如下:
坑探:总工作量为3800米,主要在54#靶区20中段及301靶区56中段105-113线间和121线施工,是为坑内立钻施工而做的工作。
钻探:总工作量为11600米,其中坑内钻7500米,主要用于深部找矿。地表钻4100米,其中1000米布置在117线上,另外3100米用于矿区外围柳塘测区。
在304靶区施工施工完成钻探工作量共2360米,13、9、5线上分别布置了GK1301、GK0901、GK0501等3个坑内立钻,对534铅锌矿体的倾向延深进行控制;在8、12、16线上分别布置了GK0801、GK1201、GK1601等3个坑内立钻,来控制580铅锌(铜)矿体的倾向延深,探求333铅锌资源量。
在301靶区施工施工完成钻探工作量共5140米,勘查重点是进一步查明301岩体接触带及靶区南部矽卡岩型钨钼多金属矿体及受断裂带控制的钨钼多金属矿体,并在56米中段105、109、111、117、121线上,分别布置了GK10501、GK10903和GK10904、GK11105、GK11107、GK11702、GK12101等7个坑内立钻,探求333铅锌资源量。
柳塘找矿靶区成矿地质特征与黄沙坪矿床大体相似,而且已在深部发现21个铅锌银矿体,物探异常较高,显示出良好的找矿前景。因此在该靶区布置了3个钻孔,完成钻探工作量共3100米。
3、项目进展和成果
危机矿山勘查项目实施以后,发现了较大规模的钨钼多金属矿体;发现铅锌矿化均向深部延深,矿区深部存在着巨大的铅锌矿找矿潜力,并在一些斑岩体内发现有细脉浸染状的铜矿化,黄沙坪铅锌矿床具有形成以铅锌钨钼为主的特大型多金属矿床的前景。初步估算累计新增(333+334)资源量:WO38.80万吨,钼金属量 3.50万吨,铅+锌金属量5万吨,锡3.82万吨,铋1.62万吨,铁矿石量达到1878万吨。按矿山企业目前生产能力估算,可延长矿山服务年限近20年以上,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图2 黄沙坪矿区铅锌多金属矿工作部署图
1.下第三系;2.二叠系;3.石炭系;4.泥盆系;5.燕山晚期第二阶段第一次辉绿玢岩;6.燕山早期第二阶段第二次花岗闪长斑岩质隐爆角砾岩;7.燕山早期第二阶段第二次石英斑岩质隐爆角砾岩;8.燕山早期第二阶段第二次花岗闪长斑岩;9.燕山早期第二阶段第二次花岗斑岩;10.燕山早期第二阶段第一次云斜煌斑岩;11.矽卡岩;12.实测、推测断层;13.地质界线;14.不整合地质界线;15.矿区范围;16.普查区范围;17.预查区范围;18.研究区范围
三、矿山岩心保存现状
矿山建成以来,产生了大量的岩心,然而,因年代久远,加之受场地、经费的限制,这一部分岩心并未得到妥善的保管,大多流失或损毁,仅有部分近年来产生的岩心置于各临时岩心库内(图3)。
自黄沙坪铅锌矿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启动以来,产生了的大量岩、矿心,根据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和规定,危矿项目产生的这些岩矿芯均很好地保存于矿山搭建的岩芯库中,且按照钻孔、箱号的顺序整齐码放(图4);而危矿项目产生的各种分析标本、副样均由勘查单位湖南省湘南地质勘察院保存。
图3 老岩心损毁严重
图4 危矿岩心保存完好
四、实物地质资料的采集和入库
从上可以看出,黄沙坪铅锌矿具有矿床地质特征典型、矿体成因类型复杂、找矿远景仍然巨大等特点。因此,本次实物地质资料采集工作以突出区内主要矿体成矿类型、全面反映黄沙坪铅锌矿床地质特征、重点表现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取得的重要成果为首要原则,结合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制定的实物资料采集要求,制定了相应的岩心、标本的筛选采集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系统地开展工作。本次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采集和整理入库的结果如下:
1、岩心的筛选采集
岩心的筛选需以反映矿床的总体地质特征为基本原则,即“突出主要矿体,兼顾次要矿体;钻孔矿心应包括尽可能多的矿石类型;岩心应包括各类岩性的围岩,尤其是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蚀变围岩;在相同条件下,应尽可能选取深孔”。同时,钻孔采取率要高,岩心保存要完好,尽量采集全孔岩心。
根据以上要求,选取如下两个钻孔的全孔岩心作为本次工作的采集对象:
(1)针对301矿带地质特点及该矿带找矿成果,选取GK11105钻孔全孔岩心(孔口坐标:X:14254.00 Y:9730.00 Z:56),该孔为56米标高中段坑内钻,孔深840.4米,全孔岩心长770.76米,岩心采取率约91.7%。见矿良好,在孔深23.20~537.20米段,见到了7层含矿矽卡岩,钨钼多金属矿6层,单层最厚达174.80米,累计见矿厚度达312.95米。控制矿体最深1131米,平均品位WO30.307%、Mo0.091%、Bi0.056%、Sn0.124%、TFe14.49%。并在钻孔底部见一层厚18米的磁铁矿化矽卡岩,品位TFe21.72%。
该钻孔揭示301矿带有大规模的矽卡岩型钨钼多金属矿化,存在着巨大的钨钼多金属矿找矿潜力。
(2)针对304矿带以及该区的地质找矿成果,选取GK0901钻孔全孔岩心(孔口坐标:X:15166.00 Y:9344.00 Z:-56),该孔为-56米标高中段坑内钻,孔深850米,全孔岩心长791.17米,岩心采取率约93.08%。见7层以上铅锌、铅锌(铜)、铅锌钨钼多金属矿化体,在289.26~295.21米处见一层厚约6米的含铅锌钨钼矿体,局部见较好的辉钼矿化;在298.91~309.56米处见厚达10.65米的黄铜矿、黄铁矿化灰岩。
该钻孔揭示了现有矿体延深的矿化特点,反映铅锌多金属矿化有向深部延伸的趋势,该矿带深部存在铅锌、铜锌和铅锌伴生钨钼的混合类型资源的巨大找矿潜力。
从以上可以看出,GK11105和GK0901钻孔岩心采取率很高,为坑内钻,深度较大;分别穿过了301和304花斑岩体接触带,并控制矿区内的主矿体,前者为W216矿体(铁钨钼矿化矽卡岩),后者为8031-1、5341-1铅锌矿体;矿石类型复杂,有用矿物很多,品位较高;见有矿区内各种类型围岩及围岩蚀变,为矿区内极具代表性的钻孔,完全符合钻孔采集的基本要求。
2、系列标本采集
采集的标本以能最大限度客观反映矿床基本地质特征为原则,选择主要开采中段从顶板到底板系统地进行,必要时还需要采集周边的蚀变围岩。采集的标本要包括系列岩石标本、富矿石标本和矿物标本。
根据上述要求,本次标本采集采用一个剖面、4个平面的方案,即16线(矿区整体)、92中段(301矿带)、-56中段(304-1)、-96中段(304-2)、20中段(54#靶区),选取石磴子组地层、多个开采中段进行采集。
(1)针对黄沙坪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背景:选取16线各开采中段进行标本采集,包括165中段、129中段、56中段等共10个中段,层位涵盖了各中段从顶板到底板整套地层、矿石及蚀变围岩,共采集标本93块。
(2)针对301矿带:选取92中段进行采集,共采集标本18块,其中有5块也属于16线标本。
(3)针对304矿带:分-56中段、-96中段两个中段进行采集,共采集标本18块,有8块同属于16线。
(4)针对54#远景区:54#远景区是黄沙坪铅锌矿今后找矿工作的远景区,意义重大,本次采集选取20中段,采集标本4块。
(5)富矿石标本:针对矿床主要矿石类型,精心选取铅锌矿、铁钨钼矿等富矿标本70块作为观赏性标本。
以上标本基本涵盖了矿区内矿体主要围岩的各种类型岩石标本、顶底板岩石标本、蚀变岩石标本、主、次要矿种矿石标本(包括富矿石)、不同结构构造富矿石及不同成矿类型和物质组份的富矿石。
3、大标本采集
大标本的采集一般位于主采矿层内,所采的大标本应具有含矿品位较高、矿石类型典型性和代表性较强。因此,针对矿床主要开采矿种,并根据矿山方面的实际情况,在主要开采中段采集大型矿石标本三块:2块方铅矿闪锌矿矿石和1块多金属铁钨钼矿矿石。
4、实物地质资料的整理入库
采集完毕后,矿山方面对所有标本要求进行了统一编号、编录描述及整理装箱,最终标本共24箱,192块;岩心按要求进行了清洁包装,并对岩心想进行了适当的加固,最终岩心共149箱,1690.4米,其中GK11105孔77箱,共840.4米,GK0901孔72箱,共850.0米。以上实物地质资料于2009年9月30号安全运抵实物库,相关文字资料、图件也陆续接收完毕。实物地质资料经验收全部符合要求,至此,黄沙坪铅锌矿的实物地质资料采集工作全部结束。具体采集结果见表2:
表2 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情况一览表
资料类别 |
序号 |
名 称 |
数量 |
单位 |
实物资料 |
1 |
GK11105孔:孔深:840.4m 岩心长:770.76m |
77 |
箱 |
2 |
GK0901孔: 孔深:850m 岩心长:791.17m |
72 |
箱 |
|
3 |
黄沙坪铅锌矿系列标本 |
120 |
块 |
|
4 |
黄沙坪铅锌矿富矿石标本 |
70 |
块 |
|
5 |
黄沙坪铅锌矿代表性大标本 |
2 |
块 |
|
相关资料 |
1 |
GK11105、GK0901钻孔编录 (电子) |
1 |
本 |
2 |
黄沙坪铅锌矿矿区地质平面图 |
1 |
幅 |
|
3 |
黄沙坪铅锌矿16线钻孔地质剖面图 |
1 |
幅 |
|
4 |
黄沙坪铅锌矿111线对比图 |
1 |
幅 |
|
5 |
129、92、56、20等开采中段平面图 |
9 |
幅 |
|
6 |
黄沙坪岩、矿石标本登记表 |
1 |
份 |
|
7 |
黄沙坪铅锌矿采样说明 |
1 |
份 |
五、结论
黄沙坪铅锌矿实物地质资料采集工作是2009年危机矿山实物采集工作的重点和示范项目。在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管理办公室、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和监审专家的指导下,湖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黄沙坪矿业分公司地质部的精心设计和大力配合下,本次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与采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功,全面反映了黄沙坪铅锌矿的地质面貌,重要实物地质资料得以可靠的保存。
黄沙坪铅锌多金属矿实物地质资料的采集意义重大,收藏、研究价值极高,该矿床实物地质资料采集的完成对国家实物库是一个重要的补充,这些实物地质资料不仅展示了黄沙坪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成果,更可为该矿床的后期找矿及科研工作提供相应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