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22日 星期五

2010年第10期(总第19期)

发布时间:2010-09-27

 

编者按:本期《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动态与研究》刊发的第一篇文章是“实物地质资料筛选方法研究”,作者阐述了实物地质资料筛选的原因和目的,介绍了美国、加拿大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范围、筛选标准、筛选方法,结合我国实际,论述了实物地质资料筛选的基本依据,初步提出了筛选条件、筛选方法、工作步骤。刊发的第二篇和第三篇文章分别是“中国金矿主要特征及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初选金矿床名录的确定”和“中国钨矿特征及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初选钨矿床名录的确定”,作者分别介绍了我国金矿和钨矿的分布状况、成因类型,分析了金矿和钨矿资源特点,论述了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的金矿、钨矿床的筛选因素,初步提出了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的收藏对象。


实物地质资料筛选方法研究

张业成 王燕岚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内容提要:本文介绍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实物地质资料保管政策和西澳大利亚矿产岩心筛选方法。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工作内容,探讨了筛选条件。建议尽快研究制定实物地质资料分类分级标准以及筛选方法与工作规程,指导和规范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工作。

近年来,我国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服务工作不断发展——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已接收入库近10万米岩矿心和一批标本、样品、光薄片等实物地质资料;北京、天津、上海、广东、黑龙江等一些省(区、市)也开始按照《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接收实物地质资料。然而,伴随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服务工作实践的不断深入,显现出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筛选是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总体而言,就是各级馆藏机构应该如何筛选实物地质资料——包括各类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标准、筛选方法、工作流程等,还没有可以遵循的规范或标准,致使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无所适从或各行其是。为此,本文在总结国外已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此进行分析探讨,希望为制定实物地质资料筛选标准和工作规则提供参考。

一、实物地质资料筛选的目的

实物地质资料筛选是从大量实物地质资料中,按照一定标准和方法挑选出应予入库保管的实物地质资料的工作。

筛选是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与成果地质资料馆藏的显著差异。

之所以需要筛选,是由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特点决定的。首先,实物地质资料保管服务需要有一定容量的实物库以及专门用于整理、扫描、观察、取样等设施和设备,而这些设施设备的建设和维护需要占用土地和较大量的经费支持,因此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比成果地质资料需要更大的投入。与此同时,实物地质资料的类型广泛、数量巨大,尽管实物地质资料的意义重大,但不同实物地质资料的获取难度以及保管利用价值相差十分悬殊——既有科学钻探极地考察、航天考察、远洋调查等获取的十分宝贵稀有的实物地质资料,也有大量一般性地质工作获取的实物地质资料,还有许多重复性的实物地质资料(如一个矿区内大量密集的钻孔等)。基于上述两方面情况,实物地质资料馆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所有的实物地质资料都收到实物库永久保存,而是从中挑选一部分(甚至是很少的一部分)最有意义的收入库中保管,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馆藏资源,使各类重要实物地质资料得到有效保护和充分开发利用。

二、发达国家实物地质资料保管政策与筛选方法

1、一些发达国家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政策与保管范围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建有大量的岩心样品库,这些岩心样品库有的由联邦地质矿产资源部门管理,有的由州地方矿产资源部门管理,还有的由大学和矿业公司管理。英国、挪威、丹麦、德国、法国等也建设了数量不等的岩心样品库。各国岩心样品库数量、规模有较大差异,但其管理政策和保管范围相似。大部分国家以不同形式做出规定,凡是在本国(或本州)开展的矿产资源勘探产生的岩心和其他资料都必须提交给地质调查局或相关机构;但联邦和州管理机构不是接收和保管所有实物地质资料,而是根据实物地质资料的价值和储存保管条件对不同类型的实物地质资料有选择地接收。据对美国96个向公众开放的岩心样品库藏品的初步调查统计,其收藏范围很广,但不同类型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比例和收藏数量有大差异,大致比例如下:石油和天然气80~100%;海洋沉积物及深海钻探100%;冰心、冰样100%;地热勘查90~100%;金属、非金属矿产5~30%;煤1~5%;水文勘查5~30%;工程勘查2~20%。其他国家虽然无法作出比较明确的统计,但实物藏品的筛选比例和优先顺序与美国相似——通常为油气勘查、海洋调查与深海钻探、极地考察取得的岩心(冰心)、岩屑、样品等实物全部收藏;金属、非金属矿产勘查取得的实物地质资料筛选一部分收藏;煤资源勘查以及水文地质勘查取得的实物地质资料只收藏很少部分;工程勘查只收藏重大标志性工程或反映特殊工程地质现象的少量实物地质资料[①][②]

2、西澳大利亚矿产岩心筛选标准与筛选方法

西澳大利亚州建立了比较科学完善的筛选标准和方法,值得借鉴[③]

(1)收藏范围与收藏数量

西澳大利亚州建设了卡尔古利岩心库和珀斯岩心库,收藏本州油气勘查、矿产勘查等获取的实物地质资料。两个岩心库总计可储存大约70万米岩心。根据西澳积存的历史岩心数量和新产生的岩心数量,两个岩心库计划筛选收藏历史遗存岩心10万米,新产生的岩心每年计划收藏3.5万米(卡尔古利岩心库每年收藏1万米、珀斯岩心库每年收藏2.5万米),预计可满足15~20需要;以后将进一步扩建,满足未来需求。

(2)筛选标准

西澳两个岩心库收藏的只是大量实物地质资料中的一部分。据目前的勘查工作量估算,每年接收入库的3.5万米岩心仅为所有岩心的2~5%。为了保证库藏的岩心都是最值得保管的,由一个专门的工作组制定了存储政策和筛选标准。该标准确定:历史遗存的岩心主要选择重大勘查项目或勘查工程的代表性岩心;新产生的岩心主要考虑下列6方面因素。

① 重大勘查项目或勘查工程的代表性岩心;

② 重要的地层、岩石、构造及地球化学、地球物理调查的岩心;

③ 采矿点的典型岩心;

④ 来自市区、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未来难于进入地区的岩心;

⑤ 难以再次施工的超深钻孔(孔深≥1000米)的岩心;

⑥ 难以进入的偏远地区或其他获取十分困难岩心。

专门工作组在提出上述筛选标准的同时,还大致计划了每年各类岩心的筛选入库数量——其中重大勘查项目或勘查工程的岩心最多,每年计划入库约13500米,其他各类岩心每年计划入库2000~3000米。

(3)筛选方法

专门小组进一步提出采用要素评分排序法筛选确定库藏岩心。具体方法是在各类岩心总量控制下,将6类符合入库岩心的优先条件进一步细化,确定评判要素,并划分要素等级和要素权重,然后累计评分,按分数多少排序,确定入选收藏对象。

6类岩心的评判要素不完全一致,主要包括:勘查项目或勘查工程的规模、成矿类型、矿产种类、构造背景、地理分布以及岩心损毁的可能性、岩心再次钻取的可能性、岩心已有利用程度等(表1)。

 

 

表1 西澳大利亚岩心库新产生的矿产岩心的筛选条件与评分方法

入选岩心类型

每年计划筛选入库的数量

筛选要素

评分计算方法①

重大勘查项目的代表性岩心

27个项目,每个项目500m,总计每年13500m岩心

项目规模(A)、成矿类型(B)、构造背景(C)、矿产种类(D)、矿山状况(E)、地理分布(F)

3A+2B+C+D+3E+2F

重要的地层、岩石、构造及地球化学、地球物理调查的岩心

6~12个孔,每个孔约500m,总计每年3000~6000m岩心

重要程度(A)、岩心损毁的可能性(B)、岩心再次钻取的可能性(C)

4A+2B+C

采矿点的典型岩心

3个矿山、6个钻孔,约3000m岩心

项目规模(A)、成矿类型(B)、构造背景(C)、矿产种类(D)、矿山现状(E)、地理分布(F)

3A+2B+C+D+3E+2F

来自市中心区、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未来难于进入地区的岩心

4~6个钻孔, 2000~3000m岩心

矿产种类(A)、利用价值(B)、岩心损毁的可能性(C)、前期勘探或开采程度(D)、岩心利用程度 (E)

A+2B+4C+2D+E

难以再次施工的超深钻孔(孔深≥1000米)的岩心

3个钻孔,约3000m岩心

保管意义与利用价值(A)、岩心损毁的可能性(B)、岩心利用程度(C)

4A+2B+C

难以进入的偏远地区的岩心

30个项目,约9000m岩心

项目或勘探规模(A)、成矿类型(B)、构造背景(C)、矿产种类(D)、矿山现状(E)、地质特征意义(F)、岩心损毁的可能性(G)、岩心再次钻取的可能性(H)、岩心利用程度(L)

3A+2B+C+D+3E+4F+2G+H+L

①筛选评分方法中的字母为筛选因素,数字为该因素的权重。

三、实物地质资料筛选范围与筛选数量的确定

综合国内外工作实践,实物地质资料筛选须首先确定实物地质资料库的收藏范围和保管数量;而收藏范围和保管数量取决于馆藏机构的职能和能力。

1、根据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职能确定筛选收藏范围

我国实物地质资料实行分级与委托保管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因此,实物地质资料馆相应地分为国家馆和省(区、市)馆。根据《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的规定,国家馆负责全国范围重要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收集和提供服务,其筛选收藏范围包括:科学钻探、大洋调查、极地考察、航天考察等国家重大调查项目和科研项目的实物地质资料;国家重大工程、标志性建筑的实物地质资料;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和放射性矿产的实物地质资料;中央财政安排的项目形成的实物地质资料(这些实物地质资料主要包括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矿产地质资料,海洋地质资料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资料,地质科学研究资料等)。省(区、市)馆负责本省(区、市)内重要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收集和提供服务。

从藏品构成看,实物地质资料馆(库)分为综合馆(库)和专业馆(库)。综合馆(库)收藏多种类型的实物地质资料。专业馆(库)主要收藏某种类型的实物地质资料(如石油天然气勘查实物地质资料库、海洋地质调查实物地质资料库、放射性矿产实物地质资料库等);专业馆(库)通常是国家馆(库)或省(区、市)馆(库)的分馆(库)或委托保管单位。

此外,地勘单位和矿山企业通常也建有岩心样品库,筛选保管自己产生的、有进一步利用价值的实物地质资料。

各实物地质资料馆(库)首先需要明确在全国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系统中的地位,根据自己的职能确定筛选收藏范围,制定收藏规划,进而开展筛选工作,避免盲目性。

2、根据实物地质资料馆(库)保管能力确定筛选收藏数量

实物地质资料筛选的重要依据是实物地质资料的保管意义与利用价值;然而实物地质资料的保管意义和利用价值是相对的、同时又是动态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评判有多少实物地质资料最为重要而值得收藏,除实物地质资料的稀缺程度、利用前景等因素外,在很大程度上取于实物地质资料馆(库)的保管能力。

相对于源源不断的大量实物地质资料,无论哪个实物地质资料馆(库)的容量都是有限的。基于这种情况,西澳大利亚州卡尔古利和珀斯岩心库根据库容量确定每年入库量,然后采用评分排序方法筛选入库对象,确实是一种科学而又实用的筛选方法。

3、根据利用前景确定库藏实物地质资料的主体构成

综合性实物地质资料馆(库)的藏品类型多样,但常常又应有所侧重——国家和多数省(区、市)实物地质资料馆(库)以矿产勘查获取的岩矿心、标本、样品等实物地质资料为主,但在一些省(区、市)则应有所不同: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等大城市为满足城市建设和大规模利用地下空间需要,主要筛选收集重要工程地质勘查获取的实物地质资料;此外北京市和天津市还需要筛选有代表性的地热勘查获取的实物地质资料;天津市和上海市还需要筛选地面沉降勘查中基岩标、分层标钻孔岩矿心等实物资料。另外,以矿产勘查为主体的实物地质资料馆(库),其构成也有差异。例如,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库),应体现系统性原则,注意不同矿种、不同成因类型、不同成矿区带的代表性实物地质资料筛选收集入库;省(区、市)实物地质资料库更应突出实物地质资料的典型性和特殊性原则,优先将那些本省(区、市)最具优势或最具特色矿产的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入库。

四、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条件

主要包括下列因素:

1、实物地质资料的档案价值与利用的可能性

实物地质资料既是已有地质工作成果的实物见证,又是部署和实施进一步工作的依据。因此,保管实物地质资料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立重要地质工作的实物档案;二是为地质勘查、科学研究提供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从而避免重复工作,降低投资风险,提高地质工作效率,促进地矿市场发展。

2、实物地质资料的稀缺程度——获取的难易程度以及再次获取的可能性

对于稀缺的实物地质资料应该优先筛选、并原则上全部收入馆藏。例如:航天考察、极地考察、大洋调查或深海地质调查获取的实物地质资料;科学钻探获取的岩心、岩屑;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大型跨海大桥与海底隧道等重大工程地质勘查获取的岩心;来自边远、高寒等难以到达地区的实物地质资料;来自城市中心区、公园、自然保护区等难以进入地区的地热勘查、水文工程勘查等获取的实物地质资料;超深钻孔的岩心、岩屑;境外矿产资源勘查获取的岩心、样品……。

基于上述,馆藏机构筛选的实物地质资料应具有显著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应能充分展示国家和省(区、市)地质工作进展与最新成果,反映地质矿产资源潜力与地质环境条件,应具有较高的利用的可能性。

评判实物地质资料的保管意义与利用价值的基础是首先对实物地质资料进行分类分级,即提出不同类别(如地层、岩石、构造、矿产等不同学科类型,或者基础地质调查、矿产地质调查、水工环地质调查、地质科研等不同地质工作类型)实物地质资料的重要性的分级标准,为不同级别、不同类型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的筛选提供依据。然而,这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目前还在研究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初步提出了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的筛选依据——除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的航天考察、极地考察等稀缺实物地质资料外,初步提出了矿产、地层、岩石等类型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条件(表2)[④]

 

 

表2 实物地质资料筛选依据

类   型

筛 选 条 件

矿产类实物地质资料

1.重要矿种的代表性实物地质资料;

2.重要成矿区带内大型、超大型矿床的代表性实物地质资料;

3.重要矿种主要成因类型矿床的代表性实物地质资料;

4.重要矿种主要成矿时代矿床的及代表性实物地质资料;

5.其它具有重要特殊意义的矿床实物地质资料;

6.境外的矿床代表性实物地质资料。

地层类实物地质资料

1.分布在我国的全球界线层型剖面(“金钉子”剖面)和全球辅助层型剖面;

2.我国预先参加国际竞争的界线层型候选剖面;

3.年代地层主要断代建阶界线层型剖面;

4.地层大区代表性层型剖面(典型剖面);

5.有特色的事件的地层代表性剖面;

6.反映生命深化过程和生物演化巨变事件的含有特殊生物群的地层剖面;

7.含有重要矿层、矿带的地层剖面;

8.有特殊科学意义的钻井岩心地层剖面。

岩石类实物地质资料

1.陨石及其冲击岩;

2.各个早前寒武纪地层以育区年龄最老的代表性变质深成体和表壳岩;

3.各个早前寒武纪地层发育区典型性、代表性岩地层单位;

4.蛇绿岩;

5.活动大陆边缘花岗岩带内的标志性侵入体(M、I、S型);

6.陆内俯冲带和拉张裂陷地段的标志性侵入岩(S、A型);

7.重要动力变质岩的代表性岩石;

8主要代表性陆相火山岩;

9.金伯利岩、煌斑岩和辉绿岩的墙群;

10.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中的代表性榴辉岩和榴闪岩等。

3、实物及相关资料的完好程度

受保管条件限制,我国大量实物地质资料——特别是历史积存的实物地质发生不同程度的损毁:有的残缺不全、有的顺序混乱、有的性状严重变化、有的标识不清,因此使实物地质资料降低或完全丧失了保管意义和利用可能。

此外,为了建立实物地质资料档案和提供利用服务,馆藏机构在收集实物的同时,必须收集与之密切相关的成果地质资料和必要的原始地质资料——主要包括一些平面图、剖面图、钻孔柱状图、测试分析报告等;然而,有一些实物的这些相关资料残缺,致使实物的来源及其他一些重要信息模糊不清,因此降低或失去保管意义和利用可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筛选工作中,首先对上述三方面筛选条件需要进行细化,即将每项条件进一步分解成若干具体因子,然后进行综合评判,划分出等级——例如,根据获取的难易程度或稀有程度分为特别珍稀、珍稀、较珍稀、一般;根据利用价值分为有特别重要价值、有重要价值、有较重要价值、一般;根据实物及相关资料的完好程度分为保管完好、保管基本完好、轻微损毁、严重损毁。

综合三方面筛选条件,国家和省(区、市))实物地质资料馆(库)应优先筛选特别珍稀或珍稀、有重要或特别重要价值、保管完好或基本完好的实物地质资料。

五、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工作步骤

1、历史积存实物地质资料筛选步骤

据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摸底调查统计结果[⑤],至2009年底,全国大约1700个岩心样品库和露天存放点积存的岩矿心约930万米,副样900多万件,另外还有数十万件标本和光薄片。

这些实物地质资料应在清理的基础上进行筛选。首先根据保管状况进行分类处理——已经损毁、失去保管意义的,登记备案后予以埋藏;保管完好和基本完好的,根据其珍稀程度和利用价值进行分级筛选,确定哪些汇交给国家和省(区、市)馆藏机构保管,哪些由原单位继续保管;其余埋藏。

由于历史积存的实物地质资料(特别是2000年以前的)损毁特别严重,加之目前各级实物库建设尚没有完全到位,所以这些实物地质资料应遵循少而精的原则进行严格筛选——笔者主张筛选后只保留10%左右(其中国家馆不超过1%、省级馆不超过3%、地质工作单位不超过6%)。

2、新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步骤

按照《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新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筛选汇交工作流程是:汇交人提交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馆藏机构进行筛选→向需要汇交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人下发汇交通知书、向不需汇交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人下发目录清单回执→馆藏机构到需要汇交的实物地质资料存放地察看实物地质资料保管状况,进一步筛选确定需要汇交的钻孔岩矿心或标本等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在汇交人配合下,对选定的实物地质资料进行整理、移交和包装→运送到馆藏机构入库。

按照上述流程,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的筛选工作方法和步骤是:首先了解地质工作部署,掌握重要项目(或地质勘查工程)的进展与实物地质资料的产生情况,以便在接到大量项目的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后,能准确、快速地筛选出符合馆藏条件的项目。然后根据该项目实物地质资料的利用价值与稀缺程度等因素,进一步确定收集全部或部分实物地质资料;对于只收集部分实物地质资料的项目,根据勘查工作量及取得的勘查成果,进一步筛选代表性的钻孔岩心、剖面标本或其他实物。

六、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机构和工作规则

实物地质资料筛选是一项涉及广泛的专业性工作。为保证筛选的科学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和委托保管单位可成立专家委员会负责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工作。专家委员会由从事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水工环地质调查、物化遥地质调查、海洋地质调查、城市地质调查、境外地质调查、地质科学研究以及地质资料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这些专家应熟悉国内外地质工作进展,掌握各行业地质工作部署和取得的最新成果,了解地质工作对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的需求。专家涉及的面要广,除了国内专家外,有条件的还可聘请国外专家参与境外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工作。对于国家重大地质专项(如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等),可由专项工程或项目的专家组代行筛选委员会的工作。

具体工作方法是:首先由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提出初步筛选意见,专家委员会进行审查,然后由地质资料的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最后由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实施。

七、结论

1、实物地质资料筛选的基本依据是实物地质资料的重要性;但其重要性是相对的,进行筛选抉择时,除了衡量实物地质资料的稀缺程度和利用价值外,还必须考虑馆藏保管能力。总结国内外已有经验,通常采用库藏容量或年度入库数量控制下的优先排序法,筛选入库实物地质资料。

2、从广义上讲,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工作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根据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职能和库藏保管能力,确定筛选范围和收藏数量;第二,制定有关的技术标准和工作规则,指导规范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工作;第三,在清理的基础上筛选历史积存的实物地质资料,按照《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的规定,筛选接收新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

3、建议尽快研究制定实物地质资料分类分级标准、不同类型实物地质资料筛选依据、实物地质资料筛选方法与工作规程、实物地质资料缩减方法等,以满足当前筛选工作需要。

4、建立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工作机构,落实工作责任。结合工作实践,总结经验,加强研究,完善筛选技术方法与工作制度。

 

  

 

中国金矿主要特征及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

初选金矿床名录的确定

张苏江    范景义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黄金作为特殊商品,是一种不受地域限制和时空阻隔的国际公认资产,加上黄金具有特有的流通性和变现性,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一些经济基础不稳定、金融市场不发达、金融体制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一直把黄金作为重要、稳定而又灵活的国家储备资产和战略资源。此外,黄金在货币、电子、航空航天、医疗卫生等领域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并且日益成为国际上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1]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黄金产业发展迅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至2009年,中国金矿资源保有储量5300吨,居世界第八位;金矿产量282吨,列世界第一位[2]。然而,中国金矿保有储量大部分已被开采,后备资源已严重不足;而且在保有储量中,难选冶金矿占相当比重。为实现黄金稳产、高产,近年来国家加大了金矿找矿及相关地质科学研究的力度。根据中国金矿资源特点、成矿背景、主要成因类型,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应选择性地对金矿床实物地质资料进行筛选采集、整理及提供服务利用,为金矿事业发展服务。

一、中国金矿床资源特点

1、矿床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大型、超大型矿床少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7000多个金矿床(点),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有1061个,仅占全国金矿床(点)的15%[1][3]。著名的超大型金矿床有山东焦家、玲珑、新城和台湾金瓜石等[1]

2、矿石品位不高

大多数岩金矿床矿石品位中等为5×10-6-12×10-6。一般而言,大型矿床的矿石品位较低,中小型矿床的品位相对较高,但品位的变化也较大[3]。此外,矿石中金和含金矿物种类繁多[4]

3、伴生金资源量大

中国金矿资源由岩金、砂金、伴生金组成,其组成比例随着勘查程度的提高和各类矿床的发现而改变[3]——到目前为止,岩金储量所占比例上升至了60%左右,砂金储量所占比例有所下降,伴生金储量基本保持在30%左右[4]。与国外相比,中国伴生金储量所占的比例较高,绝大部分来自铜矿石,少量来自铅锌矿石。从黄金产量来看,成品金除主要来源于岩金矿外,伴生金产量占12%左右,可见伴生金的利用有较大潜力,同时也说明岩金矿是黄金产业的支柱。

二、近期国内金矿床勘查成果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金矿地质勘查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在许多地区相继发现并勘查了一批重要金矿床[5];其中有的是原有矿山储量和资源量的扩大,不少则是在已知矿山的外围勘查发现的,还有一些全新的发现。

近年来发现的主要金矿床如下:黑龙江团结沟、砂宝斯、金厂金矿床;海南二甲、不磨金矿床;四川东北寨金矿床;云南北衙、东川拖布卡-播卡金矿床[5];甘肃文县阳山308吨)[6]、岷县寨上200吨)金矿床;贵州紫木函、板其、丫地、烂泥沟金矿床[7]吉林小西南岔缓倾铋铜金矿床[8]贵州老万场红土型金矿床[9]新疆准噶尔(包括阿勒泰)多拉纳萨依、赛都、萨瓦亚尔顿金矿床[10];青海大场(113.66吨)金矿床;海南戈枕、抱伧(109.9吨)金矿床;山东莱州寺庄(103吨)金矿床;内蒙古哈达门沟、毕力赫金矿床;福建紫金山铜金矿床;江西金山、铜厂斑岩型金铜矿床;安徽铜陵矽卡岩型金多金属矿床;广东莲花山斑岩型钨金矿床、河台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西藏驱龙、多不杂斑岩型铜金矿床;新疆阿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阿庇因迪斑岩型金矿床、伊尔曼德层控浅成热液改造型金矿床。

三、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金矿床筛选因素

入选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的矿床以典型性、代表性、特殊性为总原则,收藏的矿床应能够总体反映中国金矿资源的主要成矿特点、成因类型、地质勘查与科研总体水平。

筛选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因素:

1、矿床规模

重点收藏超大型、大型金矿床实物地质资料,少量收藏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中、小型金矿床的实物地质资料。

虽然超大型和大型矿床的数量极其有限,但矿产储量和经济价值巨大,而且这些矿床往往具有独特的和复杂的成因及形成条件,收藏这些矿床的实物地质资料,对于加强矿床的研究,揭示矿床成矿规律,发展矿床成矿理论是非常有益的,因此,重点收藏超大型和大型金矿床实物地质资料十分必要。

2、成矿区带

陈毓川、朱裕生等(2003),根据中国金矿床的空间分布情况,将中国划分为5个成矿域:1古亚洲成矿域;2秦祁-昆成矿域;3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4滨太平洋成矿域;5前寒武纪地块成矿域。以5个成矿域为基础,进一步划分为16个成矿省、81个成矿区(带)。中国金矿床主要分布于以下6个成矿省,现分述如下[12]

吉黑成矿省。东起图门江和乌苏里江,分别与俄罗斯、朝鲜两国相邻;西与大兴安岭火山岩带相接;南起华北陆块北缘断裂带,与华北陆块相邻;北至黑龙江,与俄罗斯相望。总面积60.22万平方公里。属华北陆块东端北侧古亚洲洋晚古生代开合构造演化和滨太平洋中生代大陆边缘活动构造-岩浆带的双重构造叠合区。

华北陆块北缘成矿省。包括内蒙古东部,吉林省中部,辽宁、河北两省北部,南北宽150~320公里,东西长2360公里,总面积32.29万平方公里。在空间上北与大兴安岭、吉黑成矿省相邻,南连华北陆块,东延进入朝鲜和日本海,西与天山-北山成矿省相接。是一个多种地质构造汇聚和相互作用的成矿省。

华北陆块成矿省。东起渤海、黄海,北界以北纬39度-40度为界,向东到保定-忻州-离石-保德-清水河,向西到玉门,与华北陆块北缘成矿省相邻;南界东起响水-嘉山断裂,西及南至华北陆块南缘断裂为界,包括胶东半岛在内与秦岭-大别成矿省和祁连成矿省相隔;西与塔里木陆块成矿省连接。面积95.73万平方公里。

祁连成矿省。北以龙首山断裂为界,南至柴达木盆地,东与北秦岭成矿带、鄂尔多斯盆地相邻,西以阿尔金断裂为界与塔里木盆地相隔。总面积30.29万平方公里。

华南成矿省(含台湾岛和海南岛)。位于中国东南部,北缘以绍兴-鹰潭断裂与下扬子成矿省为界,西沿宜春-郴州,并顺祁阳、桂林、宜山、天等一线与上扬子成矿带为界,其南至海。总面积77.5万平方公里。包括浙江省、江西省、湖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大部分,福建省、广东省、台湾地区和海南省的全部及其沿海诸多岛屿。

上扬子成矿省。位于华南成矿省和下扬子成矿省之西,三江成矿省和松潘-甘孜成矿省之东,北与秦祁昆成矿域为界,南与越南、老挝两国相邻,总面积84.3万平方公里。

据统计,中国金矿床主要产于吉黑成矿省(8.70%)、华北陆块北缘成矿省(17.39%)、华北陆块成矿省(30.43%)、祁连成矿省(8.70%)、华南成矿省(13.40%)、上扬子成矿省(21.74%),这六大成矿省的金矿约占中国金矿总储量的82%以上[13][14][15],因此应重点关注这几个成矿省的金矿床和成矿远景区。西南三江成矿省、雅鲁藏布江-唐古拉成矿省,虽然目前研究程度较低,其金矿只占中国金矿总储量的4.35%以上,但具有巨大潜力,进一步开展地质工作,可能取得重大突破——如近年来,在西藏冈底斯南部的成矿带内发现了冲江、驱龙等一系列斑岩型大型--超大型铜金矿床后,地勘单位在北部成矿带又相继发现了多不杂、甲岗、日那、雄村等大型金矿床,对这些矿床的实物地质资料也应予以关注。

3、成因类型

依据在各个时期不同区域地质构造环境中所形成的金与其他共生矿产的自然组合而划分的与金有关的成矿系列分类[11],共计4个大类、31个亚类(岩金矿床21个亚类、砂金矿床10个亚类),其中最主要的金矿床类型是绿岩带型、火山岩型、侵入岩体内和接触带型、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及细碎屑岩--碳酸盐岩中的微细浸染型;其次是变质碎屑岩脉型和斑岩型(表1)。国家实物库在筛选收藏金矿床实物地质资料时,应重点收藏绿岩带型、火山岩型、侵入岩体内和接触带型、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及细碎屑岩--碳酸盐岩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同时兼顾变质碎屑岩脉型和斑岩型金矿床,少量收藏其他成因类型金矿床实物地质资料。砂金矿床实物地质资料零散、破碎、易风化,不易保存,故一般不作采集。

表1 中国金矿床主要类型划分[11]

含金

建造

矿床类型

矿床(产地)实例

产于花岗岩-绿岩建造中的金矿床

绿岩型

顺层细脉浸染型

变质火山沉积岩中

的层状金矿床

辽宁清原南龙王庙,排山楼,

内蒙十八顷壕,山东纸坊

条带状硅铁建造中的金矿床

黑龙江鹤岗东风山,山西柏枝岩

块状硫化物矿床中的

伴生金矿床

辽宁清原红透山

脉型:单脉、复脉等

高级变质绿岩带中

的脉型金矿床

河北金厂峪,小营盘

中级变质绿岩带脉型金矿床

吉林夹皮沟

与岩浆岩有关的金矿床

火山岩型

火山岩浅成热液型

低硫浅成热液型金床

内蒙金厂沟梁,吉林桦甸二道沟,

新疆伊宁阿希

高硫浅成热液型金矿床

台湾金瓜石,福建上杭紫金山

富碲浅成热液型金矿床

河南洛宁上宫,江苏铜井

火山喷气

沉积型

与铜锌矿石建造有关

的金矿床

甘肃白银厂,新疆阿舍勒

与铅、锌、银矿石建造

有关的金矿床

四川呷村,甘肃小铁山

与侵入岩有关

斑岩型

角砾岩化斑岩型金矿床

河南嵩县祁雨沟,广西龙头山

斑岩型铜-金矿床

江西德兴,西藏玉龙

斑岩型铅锌银-金矿床

江西银山

侵入岩体内和接触带型

产于侵入岩体中的金矿床

河北崇礼东坪

产于岩体接触带的

夕卡岩型金矿床

湖北大冶鸡冠嘴,阳新鸡笼山

远接触带金矿床

安徽铜陵马山

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

胶东焦家,三山岛,玲珑,

小秦岭等地,广东河台

产于沉积岩建造中的金矿床

卡林型金矿床

贵州兴仁紫木凼,广西田林高龙,

风山县金牙,川西北东北寨,

贵州册享,板其,甘肃碌曲拉尔玛

变质碎屑岩中脉型金矿床

辽宁猫岭,四道沟,湖南沃溪

与表生作用有关的金矿床

红土型金矿床

湖北蛇屋山,云南墨江

铁帽型金矿床

安徽新桥,江西吴家湾,湖南七宝山

砂金矿床:残积、坡积、冲积等类型砂金矿床

广西古袍,湖南益阳,黑龙江小金山

   

4、成矿时代

中国金矿床可分为5个主要成矿期——即新太古--古元古代、中--新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成矿期[11];以中生代和新生代成矿期最为重要,这两个成矿期金矿床数占全国岩金矿床总数的70~80%,储量约占全国岩金总储量的80%[11];其次为新太古--古元古代与古生代成矿期。据此,在收藏金矿床资料时,应重点收集中生代、新生代金矿床地质资料,兼顾新太古--古元古代和古生代金矿床。

四、金矿床初选名录

综上所述,从矿床规模、成因类型、成矿区带及成矿时代等方面综合研究对比,初步筛选出28个金矿床作为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收藏对象(表2、图1),并提出采集优先程度。

优先:所选金矿床为此类型矿床的典型代表,规模达大型--超大型,属最有远景的成矿远景区,成矿时代最古老,为近年来重点勘查的金矿床,优先采集实物资料。

次优先:所选金矿床为此类型矿床的典型代表,规模达大型--特大型,具一定规模的成矿远景区,次优先采集实物资料。

后期:所选金矿床为此类型矿床的典型代表,规模达大型,成矿远景区好,逐步采集实物资料。

表2 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金矿床初选名录

序号

含金

建造

矿床类型

矿床

名称

地理

位置

规模

入选理由

优先程度

1

花岗岩绿岩建造中的金矿床

绿岩带型金矿床

脉型金矿床

高级变质绿岩带中脉型金矿床

金厂峪

河北

迁西

中国重点黄金产地之一,华北地台北缘最大的金矿床,成矿远景好

已采

2

中级变质绿岩带中脉型

金矿床

夹皮沟

吉林

桦甸

中国最古老的产金地区之一,石英脉型金矿床的典型代表

优先

3

与岩浆岩有关的金矿床

火山岩型金矿床

火山岩浅成热液型金矿床

富碲浅成热

液型金矿床(陆相)

上宫

河南

洛宁

此类型矿床少见,多以中小型居多

优先

4

高硫浅成热

液型金矿床

(陆相)

团结沟

黑龙江嘉荫

超大

中国目前火山热液型金矿床中较大的矿床之一

优先

5

高硫浅成热

液型金矿床(陆相)

紫金山

福建

上杭

超大

中国首例石英-明矾石型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床,为沿海地区大型铜金矿资源基地

已采

6

低硫浅成热

液型金矿床(陆相)

阿希

新疆

伊宁

新疆境内规模最大的特大型陆相火山岩型金矿床;国内第一家采用树脂提金工艺的大型矿山

优先

7

低硫浅成热

液型金矿床(海相)

金厂

沟梁

内蒙古赤峰

华北陆台北缘大型脉状热液矿床之一

后期

8

斑岩型

角砾岩化斑岩型

金矿床

祁雨沟

河南

嵩县

隐蔽爆发-坍塌型金矿床(I型)的典型代表

后期

9

侵入岩体内

和接触带型金矿床

产于侵入岩体内的金矿床

东坪

河北

崇礼

超大

中国首次在碱性岩体中发现的新类型金矿,1992年被中国地质学会命名为“东坪式”金矿

已采

10

峪耳崖

河北

宽城

冀东地区与中生代花岗岩有关的金矿床的典型代表

次优先

11

北衙

云南

鹤庆

超大

滇西北地区与喜山期富碱岩类有关的典型代表之一

次优先

12

岩体内外变形带

热液型金矿床

(构造破碎带蚀

变岩型金矿床)

焦家

山东

胶东

超大

蚀变岩型金矿床的典型代表

已采

13

玲珑

山东

招远

超大

胶东西北部超大型矿床,其矿体呈石英脉型

已采

14

三山岛

山东

掖县

超大

蚀变岩型金矿床的典型代表之一,可与焦家金矿床做对比

优先

15

大场

青海

曲麻莱

超大

为近年来新发现的超大型金矿床

优先

16

抱伦

海南

乐东

海南省新近发现的超大型金矿床之一,属于成生于印支期受构造控制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优先

17

文峪

河南

灵宝

华北地台南缘(小秦岭地区)蚀变岩型金矿床的典型代表

优先

18

河台

广东

高要

此类型矿床的典型代表,为在混合岩化变质岩系中寻找同类矿床提供范例

次优先

19

沉积岩建造中的金矿床

细碎屑岩-碳酸盐岩中

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板其

贵州

册亨

中国最早被确认为可与卡林型金矿相类比的金矿床,即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

优先

20

东北寨

四川

松潘

川西北地区重要金矿床之一

后期

21

萨瓦亚尔顿

新疆

天山

新疆西南天山发现的第一个穆龙套型金矿

优先

22

烂泥沟

贵州

贞丰

超大

滇黔桂“金三角”已知最大的卡林型金矿床

优先

23

阳山

甘肃

文县

超大

近年来中国卡林型金矿床超大型的第一例

优先

24

寨上

甘肃

岷县

超大

西秦岭近年来新发现的超大型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

优先

25

变质碎屑岩脉型金矿床

沃溪

湖南

沃溪

江南地块新元古界中迄今已知规模最大的金矿床

已采

26

猫岭

辽宁

盖县

辽东重要的大型金矿床之一,

后期

27

与表生作用有关的金矿床

铁帽型金矿床

七宝山

湖南

浏阳

此类型矿床的典型代表

后期

28

红土型金矿床

老万场

贵州

晴隆

喀斯特崩塌堆积型金矿床的典型代表

后期

 

 

 


  
 

 

中国钨矿特征及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

初选钨矿床名录的确定

高鹏鑫  夏浩东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一、引言

钨矿是我国的优势矿产资源,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钨矿具有以下特点:集中分布在华南成矿省;储量丰富,大型、超大型钨矿床分布广泛;品位较低,且以白钨矿为主,等等。我国钨矿开采始于1915-1916年,新中国成立后,为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开展了大规模的钨矿地质普查、勘探工作,在华南和西北发现了一批大型、超大型钨矿。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营钨矿山形成的矿石总生产能力达到870万吨,年产钨精矿4-5万吨 [1]

在近100年的钨矿勘查、开采等地质工作中,产生了大量的实物地质资料,由于以往对这些资料的重视程度不够,加之经费、设施等因素限制,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损毁严重,很多失去了利用价值。随着对实物地质资料的日益重视,尤其是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实施以来,产生的大量实物地质资料均保存完好,以此为契机,选择性的收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钨矿床实物标本保存到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不仅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而且能在生产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是留给子孙后代的不可再获得的、珍贵的地球科学一手资料。为此,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我国钨矿的矿床规模、成因类型、成矿区带及成矿时代等因素,初步确定了优先采集实物地质资料的19个钨矿床。

二、中国钨矿的分布状况

1、主要成矿时代

我国从前寒武纪的元古代到喜马拉雅期都有钨的矿化作用发生,钨矿的成矿作用可划分为以下6个成矿期 [2]

(1)前寒武纪:对钨成矿并不重要,在我国钨的累计探明总储量中,成矿时代在前寒武纪的仅占到2.9%左右。

(2)加里东期:对钨成矿较为重要,约占8.21%的全国累计探明储量。

(3)海西期:对钨成矿比较重要,约占总探明储量的3.42%。

(4)印支期:对钨成矿作用的贡献微乎其微,目前发现的钨矿床中,成矿作用发生在印支期的仅占到累计探明储量的0.16%。

(5)燕山期:最重要的钨的成矿期,产钨地区包括整个中国南部,占到83%的累计探明储量。

(6)喜山期:对钨矿的成矿作用也不重要,累计探明储量中仅占1.48%。

综上所述,对于我国来讲,最重要的钨矿成矿期是燕山期。

2、成矿区(带)划分

地理上,全国已知的1500多处钨矿点,分布在22个省(区、市),但主要集中在华南的赣、湘、粤、闽、桂五省及河南省,尤其在南岭一带,形成世界上密度最大的钨矿床汇集区。

地质构造上,我国钨矿几乎遍布不同的构造单元,根据钨矿床的空间分布,结合中国成矿区(带)的划分,可划分出16个钨矿成矿省[3],[4],其中10个主要成矿省分述如下:

(1)吉黑成矿省

北起黑龙江,南至华北陆块北缘断裂带。与海西期花岗岩有关的钨矿有翠宏山铁(钨)多金属矿、二股西山和赵家湾子钨矿;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的钨矿有杨金沟钨矿。

(2)内蒙古-大兴安岭成矿省

   北邻俄罗斯,西与外蒙相隔,南接华北陆块北缘,东邻松嫩中新生代盆地。其中太朴寺白石头洼钨矿具有代表性。

(3)华北陆块北缘成矿省

为华北陆块与西伯利亚克拉通南缘之间的一个长期活动带。比较典型的矿床如蓟县沿河钨矿、密云沙厂钨矿、平谷牛角峪钨矿等。

(4)秦岭-大别成矿省

夹持于扬子陆块和华北陆块之间,总体近东西向,是中国腹地重要的钨钼成矿区。带内有著名的栾川三道庄钨钼矿床、南泥湖钼钨矿床。

(5)下扬子成矿省

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东靠黄海,南邻华南成矿省,西连上扬子成矿省,北与昆仑--秦岭活动带相连。主要为矽卡岩型白钨矿床,如湖北阳新阮家湾和付家山、大冶龙角山等矿床。另外,据报道,安徽省青阳县探明一处白钨矿矿床,据专家的初步估算,新增钨矿资源量3万吨,有望达到大型矿床规模。

(6)华南成矿省

位于我国东南部,北沿绍兴-鹰潭断裂与下扬子成矿省为界,西沿宜春--郴州与上扬子成矿带为界,其南至海。是世界闻名的滨太平洋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钨矿的最为集中产出地区。带内各种类型的钨矿床集中产出,例如闽北隆起清流县行洛坑特大型细脉浸染型钨矿;西部江西境内分布有东华山、大吉山、岿美山、官山等钨矿;武功山--玉华山区产出有武功山、明月山、浒坑、下桐岭、徐山、邓阜仙等钨矿;诸广山区产出著名的西华山钨矿、漂塘钨矿;诸广山西麓产出柿竹园钨锡铋钼矿床、新田岭钨矿床、瑶岗仙钨矿等;于山地区有大王山、画眉坳、小龙、上坪、盘古山等钨矿;九连山地区自西向东分布有瑶岭、石人嶂、梅子窝、师姑山及锯板坑钨矿床;广西境内有大明山超大型钨矿。

(7)上扬子成矿省

北与秦祁昆成矿域为界,南与越南、老挝两国相邻。典型矿床有个旧卡方锡钨矿及大厂锡多金属矿。另外,据2007年2月28日中国矿业联合会报告,麻栗坡钨矿列入资源整合计划的钨矿资源量约为71495吨的WO3资源。

(8)三江钨锡成矿省

位于云南西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流域,包括云南西部、四川西部、西藏东部和青海南部。本区已知矿床主要是矽卡岩型和石英脉型——矽卡岩型有鹤庆马头湾和中甸红铜钨矿;石英脉型有中甸麻花坪和腾冲新歧钨锡矿。

(9)祁连成矿省

北以龙首山断裂为界,南至柴达木盆地,东与秦岭成矿带、鄂尔多斯盆地相邻,西以阿尔金断裂为界。著名的有肃北县塔儿沟钨矿、肃南县小柳沟钨矿及新疆白干湖钨锡矿。

(10)天山-北山成矿省

位于塔里木-中朝板块之北,哈萨克斯坦板块之南,大体呈东西向,贯穿新疆中部、甘肃北部和内蒙古西部。区内钨矿的成矿时代大多为海西期。据报道,在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马鬃山地区发现一大型钨矿-国庆钨矿,这一勘探成果,改写了内蒙古无大型钨矿的历史。

三、主要钨矿类型

根据矿床的成因、预测找矿目的等分类原则,可以将我国钨矿床划分为3大类、20个型(表1)[3]——其中,矽卡岩型和热液石英(长石)脉型在我国最为普遍,二者占总探明储量的80.08%;其次为斑岩型与花岗岩型,分别占探明储量的12.98%与6.59% [2]

表1 中国钨矿床成因类型 [3]

类    型

典 型 矿 床

岩   控   型   钨   矿   床

花岗细脉浸染型

福建行洛坑

钠长花岗岩型

江西大吉山(69号岩体)

云英岩型

江西洪水寨

花岗伟晶岩型

广东白石岗

矽卡岩型

江西宝山、湖南新田岭

石英-萤石型

湖南香花铺

石英(长石)脉型

广东锯板坑、江西西华山

蚀变角砾岩型

广西八步岭

角砾岩筒型

江西大湖塘狮子崖

斑岩型

广东莲花山、江西阳储岭

角砾岩筒型

江西李公岭

火山岩型

福建广坪

层 控 型 钨 矿 床

似矽卡岩型

江西高湖、和尚滩

沉积再造型

湖南沃溪

混合岩-似矽卡岩型

江西永平、云南南秧田

石英脉-似矽卡岩型

江西岗鼓山、甘肃塔尔沟

云英岩-复合矽卡岩型

湖南柿竹园

石英脉-交代岩型

广西大明山

表生型

钨矿床

氧化淋滤型

广西大宝山、江西塔前

冲积砂矿型

江西丰田

 

四、我国钨矿资源特点

1、储量十分丰富

据《英国矿物手册》统计,全世界有256.4万吨的钨金属量,中国为120万吨,占到世界的46.8%。

2、分布高度集中

储量和矿区分布高度集中——地理上,80%的钨矿储量主要分布于湖南、江西、河南、福建、广西、广东等6省;成矿区(带)上,钨矿主要分布在华南成矿省,其次分布在祁连成矿省与秦岭-大别成矿省。

3、品位普遍偏低

在保有储量中,钨品位(WO3)大于0.5%的仅占20%左右,且主要是石英脉型黑钨矿;在白钨矿的工业储量中,品位大于0.5%的仅占2%[1]

4、矿床类型较全

目前,除现代热泉沉积矿床和含钨卤水-蒸发岩矿床外,几乎世界上所有已知钨矿床成因类型在中国均有发现;但主要以石英脉型、矽卡岩型为主,斑岩型及与花岗岩有关的钠长花岗岩型、花岗细脉浸染型次之。由于中国钨矿成矿作用多样又普遍交替出现,所以不仅形成复杂多样的矿床类型,而且常在同一矿田或矿床中,呈现多型矿床(矿体)共生的特点。例如石英脉一岩体细脉浸染型、石英脉一矽卡岩型、石英脉一层控型、石英脉一斑岩型等[3]

5、单一矿床较少,共伴生矿多

中国许多钨矿床伴共生有益组分多达30多种,主要有锡、钼、铋、铜、铅、锌、金、银等。我国完全单一的钨矿床仅占累计探明储量的9.46%,以钨为主伴生有一种或多种可利用元素的占45%,与钨共生的占34%,钨以伴生身份出现在其它矿床中的伴生矿床占12% [2]

6、黑钨矿和白钨矿的资源量与开发利用比例失衡

长期以来,我国钨业开发的矿产资源主要是黑钨矿,占全国钨精矿产量的90%以上,因此现有的黑钨资源已经处于紧缺状况,仅能满足10年左右的开采需求;而约占我国钨矿总保有储量70%的是白钨矿,但因其贫矿多、富矿少、成分复杂、选冶难,尚未形成大规模生产能力,在近期内无法替代黑钨矿的消耗[5]

五、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钨矿床筛选因素

入选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的矿床以典型性、代表性、特殊性为总原则,收藏的矿床应能够总体反映我国钨矿资源的成矿特点、主要成因类型,展示我国钨矿地质勘查、科研总体水平。

筛选因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矿床规模

重点收藏超大型、大型钨矿床实物地质资料,选择性收藏特殊地质意义的中型钨矿床的实物地质资料。

虽然超大型矿床的数量极其有限,但矿产储量和经济价值巨大,且往往具有独特的、复杂的成因及形成条件,加强超大型矿床的研究,对于揭示矿床成矿规律、发展矿床成矿理论是非常有益的。大型矿床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矿产资源,是国家经济命脉,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着物质基础。据统计,我国37个大型以上钨矿床的钨储量占总累计探明储量的69.44%,占保有储量的74.53%[2]

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的容量是有限的,因此,无论从科研价值,还是教学、收藏价值,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实物地质资料都是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的最优选择。

2)成因类型

中国钨矿床按成因可以划分为3大类,20个不同的型。各类型矿床在中国均有存在,但是其中最主要的,而且目前我国主要开采利用的是石英(长石)脉型黑钨矿及矽卡岩型白钨矿。因此在收藏时,要重点收藏矽卡岩型白钨矿及石英脉型黑钨矿,斑岩型次之,同时兼顾花岗细脉浸染型、钠长花岗岩型等其他成因类型的钨矿床。

3)成矿区带

中国钨矿的分布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华南成矿省是钨矿最为集中的产出区域,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其保有钨矿储量占全国的80 %以上,其次为祁连成矿省与秦岭大别成矿省。因此,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在对钨矿床实物地质资料进行采集时,应优先采集收藏华南成矿省、祁连成矿省及秦岭-大别成矿省的钨矿床的实物地质资料,选择性的收藏其他成矿省的大型钨矿床的实物地质资料。

4)成矿时代

如前所述,燕山期为最主要的钨矿成矿期,因此,在收藏钨矿资料时,应优先收集燕山期钨矿床地质资料,同时兼顾其他几个非主成矿期的钨矿床实物地质资料。

5)伴生组分

我国钨矿床伴生、共生的有益组分多达30多种,且常常形成经济意义巨大的多金属矿床。过去矿产单一开发比较普遍,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综合利用、无废矿业已成为必然趋势。因此,实物资料库如果能够收集一批如柿竹园、南泥湖这样的重要的多金属矿床的实物地质资料,必将对开展综合研究、完善成矿理论、推动综合利用发挥重要作用。

六、入选钨矿床名录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初步筛选出7个最为重要的钨矿成矿省内的19个具有代表性的钨矿床作为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收藏对象(表2、图1)。

表2 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钨矿床初选名录

成矿区(带)

序号

矿床名称

成因类型

成矿时代

矿床规模

华 南 成 矿 省

1

江西西华山钨矿

石英脉型黑钨矿矿床

燕山期

大型

2

广东锯板坑矿

石英脉型黑钨矿矿床

燕山期

超大型

3

湖南新田岭钨矿

矽卡岩型白钨矿

燕山期

大型

4

湖南瑶岗仙钨矿

石英脉型黑钨矿及矽卡岩型白钨矿

燕山期

超大型

5

湖南柿竹园钨(锡铋钼)多金属矿

云英岩-复合矽卡岩型

燕山期

超大型

6

江西大吉山钨(铍、钽、铌)矿

钠长花岗岩体浸染型及石英脉型

燕山期

大型

7

江西分宜县下桐岭钨矿床

石英网脉型钨矿床

燕山期

超大型

8

福建行洛坑钨(钼)矿

花岗细脉浸染型黑(白)钨矿

燕山期

超大型

9

广西武鸣县大明山钨矿床

石英-交代岩型

燕山期

超大型

上扬子成矿省

10

云南麻栗坡钨矿

矽卡岩型白钨矿

燕山期

大型

下扬子成矿省

11

安徽青阳钨矿

矽卡岩型白钨矿

燕山期

大型

吉黑成矿省

12

黑龙江逊克县翠宏山铁(钨)多金属矿

矽卡岩型铁钨

多金属矿

海西期

大型

13

杨金沟钨矿

矽卡岩型白钨矿

燕山期

大型

秦岭-大别成矿省

14

河南栾川三道庄钨钼矿床

斑岩型矽卡岩型多位一体共生

燕山期

超大型

15

河南栾川南泥湖钼钨银铅锌多金属矿

斑岩型矽卡岩型多位一体共生

燕山期

大型

祁连成矿省

16

.甘肃肃北县塔儿沟钨矿

多因复成石英脉-似矽卡岩型层控叠加钨矿床

加里东期

大型

17

甘肃肃南县小柳沟钨矿

层控叠加矽卡岩型白钨矿

加里东期

大型

18

新疆白干湖钨锡矿

矽卡岩型及石英脉型钨矿床

燕山期

大型

天山-北山成矿省

19

内蒙古额济纳旗马鬃山

钨矿

斑岩型

燕山期

大型

 

七、结论

通过综合考虑我国钨矿床的成因类型、成矿区带、矿床规模、成矿时代等因素,共筛选出了包括华南成矿省、秦岭-大别成矿省及祁连成矿省等7个主要钨矿成矿省内的共19处钨矿床作为第一批拟采集入库的钨矿床,这19处钨矿床基本上囊括了我国各个主要钨成矿省内的不同成矿类型及成矿时代的钨矿床,能够反映我国钨矿床的地质特征、钨矿的勘查程度及科研总体水平,如果能够成功地将这19个矿床的典型岩心、岩矿标本等实物地质资料采集入库,必将极大地丰富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的馆藏内容及对外服务能力,同时也将是留给子孙后代的一笔宝贵财富。

 
附件下载: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